中国工商银行、中国石油、中国移动三大企业利润过千亿,名列全球十大赚钱企业,这样的亮丽数据,无疑是史上空前的。当全球在金融危机的腥风血雨中为生存而挣扎的时候,国企不但未受影响,反而实现了业绩上的诸多突破,成为全球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无论如何,都是值得炫耀大吹特吹的政绩! '!mDO}Vi
=eziwL-u"
然而,年年盈利的国企,利润究竟流向了何处?国企号称全民所有,何时才能让全民共享如此丰盛的宴席?国企应该上缴多少利润尽多少义务?30%、50%、甚至100%都是理所当然的。 !U\P9+7
Ot'pxa0
遗憾的是,从1993年分税制改革施行后,国企开始了13年不缴红利的美好时光。这些垄断企业并非公平竞争,享有垄断特权的国企,在国内几乎没有任何竞争对手,占据了大量政策优势、资金优势、市场优势,甚至是垄断地位,在获取超额利润的同时,更加速了对各类资源的占有,不断强化自己的控制力。这些企业,一直在占用本属于全体纳税人的垄断资源,再又把获取的利润揽入少数人的怀中。 P^'
&{
L8gax#Y#
国企的巨额利润没有惠及全民,其实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谁投资,谁受益”的基本原则,早就异化成了“全民投资,亲者受益”的怪异现状,公众对国企巨额利润哪有什么股东身份的感觉?虽然2007年国资委发布政策,结束了国企13年不缴红利的时代,但上缴比例最高只有10%。即便是微不足道的10%,也没有纳入公共财政,用于增加全民的公共福利,仍然是取之于国企,用之于国企,只不过换了一只篮筐来装,或者说听起来比较顺耳而已。 lZs{}&
iUvN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