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

2025 - 2
      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 
«» 2025 - 2 «»

日志分类

存 档

日志文章


2009-11-24

重大理论创新:瞭望载文阐述胡锦涛时代观五大主张

来源:新华网 eGmJuvjP  
CCY#VA  
[align=center][/align] j^dbj{}J  
?BF0$M3  
  深刻认识世界、准确把握时代,由此提出符合人类文明发展大势、反映时代进步要求、实现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根本利益的内外政策,是中国共产党六十年治国理政的重要经验。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继承发展我们党关于时代问题的基本战略思想,科学判断时代条件的发展变化,创造性地提出了顺应历史潮流、应对时代问题、引领时代前进的关于时代问题的基本观点。 3(R^oF6d  
N)oV5X}Y  
KV{x[&@,  
>xzDAA  
  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继承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关于时代问题的基本战略思想,科学判断时代条件的发展变化,创造性地提出了一整套体现时代潮流、推动时代发展、引领时代前进的关于时代问题的基本看法。胡锦涛的时代观集中体现了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在时代问题上的重大理论创新,主要包括深刻变革论、和谐世界论、共同发展论、共担责任论和积极参与论五个方面内容。 il$M_A1U  
F/+)15!  
qR&kM  
39W`fx9o2  
  深刻变革论 CF ,lsR  
TGPtr'0  
J,wS0r/-5  
EC^b)4Y'"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变革”,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 qJ]SN\^+&c  
=8@7E!,m+F  
M:~HXD  
g l]}po  
  深刻认识时代条件,正确把握时代发展,对时代特征作出总体判断和科学概括,是胡锦涛的时代观回答的首要问题。胡锦涛认为:“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变革”,“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 `O^\ec  
!oN= (6  
;X$K Vi8  
uy\EF`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u$l<h*  
:HP]~q  
OWI`/mT\  
%Ng0.kj9v  
  当今国际关系、国际格局、国际秩序正处在新一轮调整变化之中。国际形势继续发生复杂深刻变化,一系列重大事件“带来的国际经济政治格局演变十分深刻复杂”,“世界多极化前景更加明朗”。一方面,中印等发展中大国兴起,发展中大国的群体性兴起正在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趋势;另一方面,发达国家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领先的格局没有改变,发达国家不仅竭力维护和扩大于他们有利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还千方百计图谋取得更大的政治经济利益,在国际事务中仍处于重要地位。 SzZOO0  
Q:6on}  
h8eAu(Z8  
od <j"  
  科技成为推动时代进步的决定性因素。 I#QBA:h  
H[N*TLX4R<  
=A5~N R#%  
V'A4`m)  
  以信息科学、生命科学为标志的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不仅给世界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推动,而且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社会等各领域产生广泛影响,引起了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未来科学技术引发的重大创新将会推动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以及人们生活方式进一步发生深刻变革,必然对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综合国力竞争带来重大影响。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战略高技术正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 a0IM7 ,GM  
py%uL 8%Z&  
&,v4Q  
~|r^7G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 6&~|ph}u`  
gQJ~Lfman  
>4 1?A!r  
73GQ  
  政治上,一方面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国际关系民主化不断推进;另一方面,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新发展新表现,国际力量对比呈现北强南弱、西强东弱的基本态势。经济上,一方面,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新兴产业、知识经济方兴未艾,世界生产力显著提高;另一方面,全球化在当今的发展使全球性经济发展失衡更加严重,发展中国家在激烈的国际经济科技竞争中总体上处于不利地位,面临着发达国家经济科技占优势的巨大压力。文化上,一方面,不同文明互相认同感得到增强,国际文化合作日益拓展;另一方面,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交锋深刻复杂,西方国家加紧向全世界推销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策动形形色色的“颜色革命”。安全上,一方面,和平与发展大局总体稳定,国际安全合作日趋加强;另一方面,局部冲突和战争不断,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一些热点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胡锦涛强调:新挑战新威胁在增加,我们应该严肃地思考如何更好地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严肃地思考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 h:=mWg%p%  
 gE.[P  
8yXR\ !H/  
?~p`^Q=\=  
  深刻变革论全面把握当今世界历史性变革的脉动,科学判断时代发展特征和趋势,提出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要正确把握人类发展方向这个现实大课题。 z[,Sgfb:  
iXwK;[*QA  
[AqO W  
Q@ rPeq  
  和谐世界论 .v9NDU 3  
42 c,8Ka  
dJne@u/}  
>&mK~3svv  
  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国际社会要“努力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Q  Q?Aj  
nrJozR10  
Z3-VJ lR  
#"{2 Sz%  
  “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JV?E  
5tp#na@  
F)2!eE5O.  
xkE_Oar{m>  
  在当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各国积极谋求快速发展。和平、合作、发展汇成时代洪流,推动人类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进步。胡锦涛洞察这一历史潮流,指出:“尽管地区动荡不断、局部冲突时有发展,但各国更加重视对话合作,更加重视谈判解决争端”;“尽管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国际关系民主化尚未实现,但对话交流、和睦相处已成为国际关系的主流,各国互相尊重、平等相待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共识”;“尽管世界发展还很不平衡、贫穷和饥饿仍在不少国家肆虐,但国际社会已经制定了减少贫困、促进发展的目标,加强合作、共同发展日益成为各国的普遍选择”。他的论断是:“尽管当今世界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矛盾和冲突,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有所增加,但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要和平、国家要发展、人民要合作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f:<|E(s  
M!m$@:X  
ueg7U!& _  
? E2B  
  “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应更加重视和谐,强调和谐,促进和谐。” 4zT-__pK:  
XSKI8G?b6S  
$-Kf,vws  
i%B^j   
  胡锦涛认为,和平、发展、合作的历史潮流为实现各国人民和平共处、和谐共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建设和谐世界具备了客观现实可能性;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条件下,“努力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福祉”,是实现世界安全稳定繁荣的必由之路,“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2003年5月28日,胡锦涛访问俄罗斯期间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指出:为着“实现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国际社会要通力合作,不懈努力,建设和谐世界。这是胡锦涛第一次提出建设和谐世界的战略主张。此后,胡锦涛在时代的理论和实践中逐渐完善了这一重大战略思想。 1;[&=pj,  
<@14'Vw9  
YoO$&[\O  
p0~?da_cN  
  建设和谐世界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环保等各个方面。 s\dJFw Y  
X./4:~3 ~  
^;V*kPcmB  
ZQg6eFr$  
  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经济上,要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文化上,要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安全上,要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环保上,要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gy/e  
D< Or  
JM+Qina  
Z^-'9X4Z  
  建设和谐世界思想抓住和平、发展、合作时代这一历史契机,以“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妥善应对各种矛盾和挑战,为世界开太平,为各国创繁荣,推动人类社会更好地向前发展”为崇高使命,是对人类传统和谐思想的重大继承和弘扬,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国际战略理论的划时代发展。建设和谐世界思想是胡锦涛时代观的核心内涵。 ^KbXY$A4LF  
6)I7R^^  
 &@G Z  
QO![`lq  
  共同发展论 NdyNMymp  
WDR UI|T  
v~j1lyn5i  
ps!YRKf  
  国与国之间“利益交融、休戚与共”,必须树立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时代思维,“更加注重交流合作、相互借鉴,更加注重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XUuc;6n  
F+6.CLPW  
\d]<b:kYs  
(h&/%Rl+  
  战后以来,发展作为推动经济增长、解决社会矛盾和难题的有效途径和手段被摆在了各国政务国务的突出位置。然而,世界发展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世界发展之谜”亟待被揭开。胡锦涛从“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繁荣”这个要害和根本出发,主张各国超越传统观念,树立与时代变革相适应的新的时代思维,其精义是“更加注重交流合作、相互借鉴,更加注重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u!,$/q rx  
7r#; w(  
p 1I8sLi  
L_M8[tiM  
  国与国相互依存日益紧密,形成了“利益交融、休戚与共的局面”。 8+oA\sJ  
f)yTv&  
sQ )GJ>'  
'RtK<NH@m  
  当今时代,更加广泛的国际合作和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并存。各种形式的国际经济政策协调对话广泛展开,区域跨区域次区域的双边多边合作进一步深化,多边机制作用明显上升。国际产业转移继续加快,跨国投资并购活动更加活跃,以专业化分工为基础的全球生产体系不断发展。“全球经济已经成为一个有机互动的整体”。 S>tGyoN  
9?3TxE-+G  
#v&L5j`.f  
)jp9.EO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发展应该通过互利合作来实现。” lU0E`f  
Ai/-<^((  
g@vF9E1x4  
3W~iWF  
  经济全球化飞速发展及其结果,使信息、观念、人、资源、资本和产品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和容量在全球范围内流动起来;同时经济全球化也愈来愈深刻地影响着全球各个角落的人们和国家认识世界及其与世界相处的方式。着眼于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发展越来越呈现出的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系统效应,胡锦涛指出“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史上,各国人民的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休戚与共”,“我们的正确选择只能是推进合作共赢”。合作共赢要坚持以下基本原则: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要坚持把维护和发展共同利益作为合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各国比较优势,努力拓展发展空间,促进共同发展;要互利互惠、取长补短,不断扩大各方共同利益汇合点,创新合作方式,拓宽合作领域,丰富合作内容;要在合作中照顾彼此正当关切,努力实现互利共赢。 cs^v_E=-  
Rr" [.M(B  
^X-k +`X9  
|x{"E|^m  
  牢固树立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时代思维。 ,GP|G>->  
|V0[XJ5  
Z :AG +  
PoV{Az{%  
  胡锦涛主张“用更全面的观点看待发展,促进共同繁荣”;“以宽广深邃的战略眼光、以互利共赢的时代思维”审视和处理国家关系。国与国之间“应该客观认识和正确对待对方的发展,相互视为合作双赢的伙伴,而不是零和竞争的对手;相互支持对方和平发展”。要加强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的对话,增加发展中国家在对话形式、议题设定、对话成果等方面的发言权,建立平等、互利、共赢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发达国家要切实帮助和支持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从体制机制等基础问题入手,改革和完善国际经济、贸易、金融体制,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世界经济体系、建设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体系、建设公正合理的国际贸易体系、建设公平有效的全球发展体系;要在减免债务、开放市场、转让技术等方面兑现承诺、付诸行动。发展中国家间要促进合作,不断拓展经贸合作领域,促进合作方式多样化,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lE/}Md;!  
=MV e<O)'  
}\~i$S-K%Y  
"*xv+C`4  
  提倡互尊互鉴,维护世界多样性和发展模式多样化。 X(D>w]UGD  
}!g@v7$  
<c*-NR26m  
qp~ 0  
  胡锦涛认为,“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结合自身实际、结合时代条件变化不断探索和完善适合本国情况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深化发展背景下,维护世界多样性和发展模式多样性对于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应当倡导开放和兼容并蓄的文明观,“尊重各自选择的发展道路,相互交流发展经验,彼此借鉴发展模式”。 32>Lk03d  
`0@'L@WX  
uH gmx n  
gc7 VKb  
  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X)\_W6  
&F]i<A)]Gu  
lVcb7*$rk  
EvUfFyLoO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强劲发展吸引了世界众多的目光。世界惊讶于这一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如此大规模人群在如此长的时期内保持如此高速、持续的增长”的中国经济奇迹。与之相伴,各种版本的“中国威胁论”也不时泛起。胡锦涛深入思考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关系问题。他说:在世界对中国发展越来越关注的同时,“中国也在思考一个重要问题,这就是:如何通过自身的发展,继续为促进地区和世界的共同繁荣作出贡献。”中国的发展战略选择是: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既充分利用世界和平发展带来的机遇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胡锦涛指出:这个战略选择,立足中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互利共赢战略:中国致力于推动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以自己的发展促进地区和世界共同发展,扩大各方利益的汇合点,在实现本国发展的同时兼顾对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关切;中国坚持按照通行的国际经贸规则,扩大市场准入,依法保护合作者权益;中国支持国际社会帮助发展中国家增强自主发展能力、改善民生,缩小南北差距;中国倡导和支持改革、完善国际贸易和金融体制、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坚持通过磋商协作妥善处理经贸摩擦。 G-X|t 2Lw  
fb0n n+H  
,*x\v 0  
:/tC{l  
  共同发展论抓住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繁荣这个关键问题,揭示了人类社会走向开放和整体发展的趋势,深刻阐明当今时代条件下各国实现发展繁荣的内在一致性。既维护国家利益至上原则,又大力提倡兼顾共同利益,为破解当今时代“发展之谜”指明了方向。 |@oo04qAS  
Pzh4ezT>  
ZRHcMB=  
#_xJD{+x  
  共担责任论 g82Y#h'Y  
!2>)1AV1*  
4\F\TsIG  
qA}8Wof  
  国际社会应树立共同责任意识,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高度多方入手,统筹兼顾,“携手应对”全球性重大挑战和威胁 cE* q@  
ku)h]UKW  
n-D|3;  
&/rz 665>  
  冷战结束后新一轮经济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人类交往的时空约束被彻底打破,地球村意识广泛传播。与此同时,人类社会也愈加深重地承受着全球化异化带来的灾害性后果。进入新世纪以来,金融危机、能源资源问题、气候变化、粮食安全、公共卫生、重大自然灾害等各类全球性重大挑战和威胁凸显,严重影响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2008年4月美国次贷风波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因全球经济金融深度融合而迅速发展为自1929年以来全球经历的最严重最具破坏力和影响的金融危机。2009年春墨西哥和美国又发生甲型H1N1流感疫情,并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大洲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造成全球性“流感大流行”。世界银行发布报告预测,甲感疫情可能造成的全球GDP损失范围在0.7%~4.8%。正是鉴于种种风险莫测,经济全球化快速进程中的现代社会又被称为“全球风险社会”。应对全球性重大挑战和威胁,胡锦涛主张,各国应该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高度,用相互联系的眼光看待和应对全球性重大挑战和威胁,树立共同责任意识,多方入手,统筹兼顾,“携手应对”。 htCNd;$  
,t)# $ Oq  
8MAkYX  
=o5!^8  
  解决全球性挑战和威胁的出路在于国际社会加强合作。 7S n^y J  
?f{l sIF  
D }1<Pk&5  
?uI&XxQ8:  
  应对全球性重大挑战和威胁,攸关各国国计民生,对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各国共同发展“至关重要”,要努力维护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和威胁的良好政治环境。各国应该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分歧和矛盾;要互利合作,建立健全多边国际合作机制;合作要体现公正公平,统筹考虑各国发展阶段、国情、能力;应该发挥联合国及相关国际组织的作用。要重视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加强能力建设。要特别关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贫困国家状况,真诚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6.7d 4  
)>fZ3;6CR  
Zl#snOdCM  
`)b,#l8}.A  
  坚持“各方遵守责任共担原则”。 sy$?0zRpC  
,N`t)}{ O  
\*`9d(.X  
=lf[}=HNA  
  胡锦涛认为,妥善应对全球性重大挑战和威胁,“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应对气候变化,主张要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的主渠道地位,相关国际合作应该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应该正视自己的历史责任和当前人均排放高的现实,严格履行《京都议定书》确定的减排目标,继续承担中期大幅量化减排义务;未批准议定书的发达国家也要作出可比性贡献;发展中国家应该根据国情,在发达国家资金和转让技术的支持下,尽可能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努力适应气候变化。建立有效的资金机制,发达国家应承担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支持的责任;通过有效机制安排,促进环境和气候友好型技术向发展中国家推广、普及、转让,提高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胡锦涛提出,主要发达经济体应该承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实施有利于本国和世界经济金融稳定和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积极稳定自身和国际金融市场,维护投资者利益,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同时,各国应该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落实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深化国际金融监管合作,共同推动世界经济复苏。要强化企业特别是跨国企业的全球责任。 t:v.Q*XR-  
 R^|tq  
outgE$=  
`Y6G/I{V  
  共同促进世界协调持续发展。 XO!CkK'!>  
^dSs1k) L  
2pd7i s  
(u: ].  
  胡锦涛认为,全球性挑战和威胁从根本上讲是发展问题,要兼顾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和需求,加强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促进世界经济协调持续发展。倡导包容性增长,推动平衡增长。强调:没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应对全球性挑战和威胁的努力“就是无本之木”。国际社会应该把推动发展中国家发展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加以落实,使发展中国家形成自我发展、可持续发展和抗风险能力。要着眼长远、统筹兼顾,妥善处理影响发展的突出问题,特别是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公共卫生安全这些关系世界各国人民的福祉和整体利益的全球性问题,不能顾此失彼。 $k+7r/^,q  
0/rsY0bW  
-= :D  
'Ux^:`>  
  胡锦涛主张,应对全球性重大威胁和挑战,发展中国家要发挥与其地位相适应的作用,“共同努力,承担应尽责任”。胡锦涛强调,中国是国际社会负责任的成员,始终积极参与应对全球性挑战和威胁的国际合作。在应对气候变化上,中国政府始终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制定和公布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强力推进绿色增长。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中国高度重视保增长与调结构的有机结合,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毫不松懈地开展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同时,中国政府坚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主动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合作,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在已实施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刺激经济计划中,中国遵守世界贸易组织相关规定,平等对待国内外产品,为外国企业提供大量商机;2009年以来,中国还先后组织多个投资贸易促进团赴欧美,扩大对相关国家的进口和投资贸易合作,以实际行动表明中国承担力所能及责任的鲜明立场,赢得广泛赞誉。 0SZkEWs  
*^IG!M>  
Eb!/K |  
!C_-QG|O  
  共担责任论从人类整体利益和共同命运出发,积极探索促进世界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新举措,提出了一系列有效应对和化解全球性重大挑战和威胁的正确原则和方法。特别是其中关于发展中国家要“承担应尽责任”的思想,是正确把握当今时代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在国际政治经济领域影响和作用越来越大的趋势上提出的科学论断。这一思想的提出及其实践显示了发展中国家全球责任意识的觉醒,有利于推动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使国际格局和国际秩序朝着更加积极和合理的方向演进。 MyvL e <  
x+Xsx\s\  
lDo 9JR  
{<$ K *L  
  积极参与论 ~X5AeulD  
[: x;S"+u  
d +in o.  
h$du~eQH  
  “当代中国的前途命运已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必须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为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贡献” v P1~ axM~  
a  @Ko _5  
Orv0})"Qt  
K3q/ F7;Dc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2007年中国经济总量达到257306亿元,位居世界第三位。中国的兴起被称为“20世纪最重大的事件之一”。中国的发展与世界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胡锦涛站在国际大局和国内大局相互联系的高度审视中国和世界的发展问题,思考和制定中国发展战略,指出:我们必须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既坚定不移坚持独立自主,又勇敢参与经济全球化。 iB mbJ_  
D;&@j  
yMfJI4h~  
~<S)t\W  
  “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sNj  
:N/ua+.pms  
Q%xLLdq  
Mq3t`Hv  
  一是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的比重上升到5%以上,进出口总额占全球的比重上升为8%,是世界第三大进口国。至2008年底,中国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过8500亿美元,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商品期货市场。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0%,对国际贸易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2%。美国智库认为:中国经济的崛起为“全球经济创造了机遇”。美国总统奥巴马则强调,中国的繁荣是各国发展的源泉。二是中国已经成为国际体系的重要成员。中国加入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签署了300多个国际公约,参加了20多项联合国维和行动,参与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伊朗核问题、苏丹达尔富尔问题等重大热点问题,妥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气候变化、环境保护、能源安全、公共卫生等全球性问题,加强反恐合作。世界舆论认为,中国“向世界传递和平信息”,“世界需要中国”。胡锦涛指出:我国发展对世界的作用和影响不断提高,国际环境发展变化对我国发展的作用和影响也不断增大。这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牢牢把握的一个重要特点。 SH(w,V}Ci  
;v_@! nt[  
z.GI; AZ:  
^9 ,LTn  
  中国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总的看,“机遇大于挑战”。 t0,Q\k,\e  
4!pR7#k)  
Rg *h vw4  
;m:J4Hf  
  以200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元为标志,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到关键阶段。这个阶段,简单地说是发展的关键期、改革的攻坚期、矛盾的凸显期。胡锦涛全面分析我国发展呈现的阶段性特征,深刻指出:在这个阶段,我们面临着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面临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面临着发展的新课题新矛盾,面临着维护国内社会和谐稳定的新情况新问题,面临着一些西方国家从各个领域加大的对我国的防范和遏制、外部环境的考验更趋复杂和严峻,等等。同时我们也具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利因素,主要是: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逆转,和平、发展、合作成为历史潮流;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在国际事务中处于主动有利地位;特别是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等重大国际活动,积极参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显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显示了中国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综合判断国内外形势,胡锦涛强调:机遇大于挑战。机遇需要紧紧抓住,挑战需要认真应对。 j{r+"&P  
SQ47pd+gS  
(wz]Q2ql  
F6Y{~o P  
  “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为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贡献。” biHyXE-L  
Df_,U,TR;  
t`LH2f6  
czeJuoc>  
  胡锦涛认为,防范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问题,既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快慢问题,更是决定我国前途命运的一个政治问题。他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强调指出“必须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首先,任何时候都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任何时候都要坚持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始终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持中国的事情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来办,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我国内部事务。同时,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开展交流合作,积极促进世界多极化、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尊重世界多样性,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紧密结合起来,认真学习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坚持趋利避害,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mc/s<  
rk,lC4  
w5WpYjq  
?  o#G{ut  
  积极参与论正确把握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科学回答了中国加快发展与应对经济全球化这一治国理政的重大现实实践和理论问题。它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动摇,认真总结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强调既高度珍惜并坚定不移地维护中国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提高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能力,不断提高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始终掌握发展的主动权。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战略思想。 _ jC0K Q  
k$[Xyd3+  
=j\jr /@  
69>{w:tB  
  胡锦涛的时代观站在历史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时代特征,敏锐把握时代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引领时代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既面临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背景下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也面临着全方位对外开放条件下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严峻考验。我们必须深入学习领会胡锦涛的时代观,贯彻执行好党的方针政策,切实把握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道路,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作者为中央文献研究室副编审) zf;)+f3  


类别: 无分类 |  评论(0) |  浏览(7527) |  收藏